瑞安·库格勒的新片《罪人》,一部设定在1930年代密西西比的吸血鬼恐怖片,通过蓝调音乐的视角生动地捕捉了那个时代,蓝调曾被谴责为“魔鬼的音乐”,用来深入探讨以非裔美国人为主的角色生活,由迈克尔·B·乔丹饰演的双胞胎兄弟斯莫克和斯塔克领衔。
“除了吸血鬼的嗜血,《罪人》还充满了音乐,从由萨米(迈尔斯·卡顿饰)和当地传奇人物三角洲斯利姆(德尔罗伊·林多饰)在斯莫克和斯塔克的场地上表演的蓝调开始,”埃里克·戈德曼在IGN对《罪人》的热情评论中指出。
“库格勒将音乐融入故事的核心,展现了它跨越世代连接人们的力量,即使他们并未深究其历史根源。雷米克(杰克·奥康奈尔饰),这位充满魅力的吸血鬼领袖,用他传承的爱尔兰民谣与蓝调形成鲜明对比,以大胆且意想不到的方式逐渐凸显。”
库格勒使用非裔美国蓝调和爱尔兰民谣来反映人类与吸血鬼共同的殖民斗争。这两种音乐类型在令人惊叹的场景中大放异彩,正如戈德曼所述,《罪人》“近乎音乐剧”,揭示了音乐如何穿越时间并使其创作者永垂不朽。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瑞安·库格勒讨论了《罪人》中蓝调和爱尔兰音乐的使用、令人难忘的场景设计,以及为何吸血鬼反派雷米克的创作感觉与《黑豹》中的基尔蒙格一样个人化。(采访内容已为清晰起见进行编辑。)
IGN:蓝调音乐如何塑造《罪人》的世界和角色?
瑞安·库格勒:对角色来说,蓝调是对他们完整人性的庆祝。它与教堂有关,却又原始,拥抱身体、灵魂、痛苦、欲望和愤怒。与可能受到约束的教堂不同,蓝调是未经滤的,接受每一个缺点和美好。它是对他们处境的反叛,也是他们在酒吧里的安全空间,在那里他们可以做自己——自由表达在棉花地里无法实现的欲望和身份。
“我从未对一个反派角色有如此深的情感,就像我对雷米克一样。我爱塑造他。”
IGN:《罪人》中的吸血鬼社区将不同的人团结成一个集体。你如何看待这代表的意义?
瑞安·库格勒:我爱这部电影,我想让观众纯粹地体验它。一旦它在4月18日上映,它就属于观众。他们的解读是有效的。就像《黑豹》中的基尔蒙格,雷米克源自我的内心。创作他是种享受——指导杰克·奥康奈尔的表演也是如此。我将雷米克设想为一个独特的吸血鬼大师,不同于《迷失男孩》中的典型吸血鬼群体。他的复杂性逐渐展现,揭示了一个出乎意料、与同伴产生共鸣的人物,这感觉新鲜而有力。
有史以来最佳的25部吸血鬼电影






IGN:酒吧和吸血鬼音乐场景令人叹为观止。这些时刻的灵感来自何处?
瑞安·库格勒:这些场景是电影的核心,展现了团契和爱。它们反映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无论是通过非裔美国蓝调还是爱尔兰踢踏舞,后者本身就是一种叛逆行为。对于1932年克拉克代尔的吸血鬼雷米克来说,选择在周六晚上与这些人共度时光意义重大。在2025年,观众很精明,所以我希望带来新鲜感,就像90年代看到恐龙站在吉普车旁的那种震撼。这些场景是我试图带给观众那种惊奇的尝试。
《罪人》图集






IGN:以单次拍摄完成的酒吧场景,玩转了时间和文化交融。你什么时候决定在那场戏中探索时间?
瑞安·库格勒:这在写作时就有了,意识到仅靠吸血鬼元素不够——需要其他超自然元素。我想捕捉一种大师级表演的超然感觉,那种时间仿佛消融的时刻。每个人都在音乐恰到好处的房间里感受过那种感觉,就像房子被拆毁,但语言无法描述。我的工作是通过电影传递这种感觉,展示1930年代酒吧存在的原因:它们是被剥夺自由的人的避风港,是跨越世代连接的场所。
“在葬礼上,我们悲伤,但我们起舞。这是非洲和爱尔兰文化的真实写照。”
IGN:第二个音乐场景,从吸血鬼的视角出发,使用了爱尔兰民谣。是什么吸引你使用这种音乐?
瑞安·库格勒:爱尔兰民谣,如《通往都柏林的岩石路》,承载着一个以激烈能量诉说的心碎故事——这种对比与三角洲蓝调相似。两者都来自被迫在田间劳作、被剥夺人性的人,却找到了庆祝人性的方式。爱尔兰音乐在节奏中隐藏了反抗,就像蓝调一样。对于理解他们挣扎的吸血鬼雷米克来说,与这些人建立联系是自然的。那种共同的韧性——在痛苦中起舞,唱着隐秘信息的歌曲——点燃了我对这个故事的热情。这就是电影制作的意义。
IGN:开个派对。
瑞安·库格勒:正是如此。我们不会让他们看到我们崩溃。我们会唱隐含深意的歌,笑,跳舞,无论如何。这就是两种文化的精神,也是雷米克被吸引的原因。这就是这部电影鲜活的原因。